近日,涪陵区大顺镇清风村村民严彬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:“严彬先生/女士全国前三配资,您好!2025年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900元已拨付您的‘一卡通’账户……”这是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发送的第一条灾害救助资金拨付短信,标志着重庆“渝速拨”灾害救助工作机制正式落地。
\n救助短信。
\n在7月下旬,涪陵区大顺镇遭遇强对流天气,严彬家的房屋不幸倒塌。经申请,严彬一家被纳入灾害应急期救助范围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从救助申请到资金到账仅用了7天,而且到账后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提醒短信。
\n这一高效救助的背后,是重庆市财政局、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国率先推行的“渝速拨”灾害救助机制在发挥作用。该机制通过“数字化”流程再造,将传统“多级周转”的拨付模式升级为“扁平直达”,确保救助资金在申请后20日内直达受灾群众个人账户。同时,依托市应急管理局12350平台,在救助资金拨付到账的第一时间,就通过手机短信将到账金额、具体救助事项精准推送给受灾群众,让群众及时知晓到账金额、事由等情况,确保资金拨付环节透明可查、高效规范。
\n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处处长谢洲介绍,为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使用效益,及时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,今年7月,市财政局、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建立“渝速拨”灾害救助工作机制。该机制通过“预算预拨、快速审核、系统直拨、智能预警、提级响应、清退上解、考核评价”七项改革举措,贯通“三大系统”,即财政部门“一卡通”系统、预算管理“一体化”系统与应急管理部门“救灾资金管理”系统,进一步精简程序,推动实现“三个转变”,即变银行“代发”为国库“直发”,变市级“时时催办”为到期“提级响应”,变“应急响应”为“常态长效”,确保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及时、精准送达受灾群众。
\n“收到短信后我还不敢相信,马上去镇上银行查账,果然到账了!”严彬激动地说,“有了这笔钱,我们心里踏实多了!”
\n“这900元是他们的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。现在他们的房屋正在恢复重建当中,恢复重建完工过后,他们还可以申请住房恢复重建资金。如果他在冬春期间还存在生活困难的话,也可以申请一个临时的冬春生活救助资金。”涪陵区应急管理局综合减灾和救灾科工作人员蒋凤介绍,遭遇灾害后,个人可自主申请或者由村(社区)代为申请,应急管理部门会按照“户报、村评、乡审、县定”的程序,确定救助对象。
\n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副处长白鹏程介绍,创新“渝速拨”机制实现了灾害救助资金快速直达,是依靠数字重庆,打通部委与市级、市级与区县、部门与部门间的数据壁垒,实现信息透明高效的具体实践。下一步,将持续优化“渝速拨”灾害救助工作机制,推动“数字化”流程再造,实现“灾情统报—救助申请—资金直达”全流程智慧化,实现建立“渝速拨”灾害救助快审、快拨、快救的初衷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全国前三配资
天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